歷史角度領略中外近現代文化成就測試
一、選擇題
1.“他是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,他創作的小說《狂人日記》和《孔乙己》等取得了很高的成就,為中國現代文學革命奠定了基石,他的很多作品被收入中學語文教材……”文中的“他”是
A.魯迅 B.陳獨秀 C.李大釗 D.胡適
2.“2006年6月25日下午,北京市文物局出資3000萬元人民幣,從拍賣市場將右圖名畫的第一稿買下,至此,這幅命運多桀的名畫流落海外65年后終于回家,你知道這幅畫的作者是誰嗎?(注:愚公移山)
A.張大千 B.齊白石
C.徐悲鴻 D.何香凝
3.“起來,不愿作奴隸的人們!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!……”每個星期一的早晨,我們都會在這雄壯的歌聲中將五星紅旗冉冉升起,你知道這首歌的曲作者是誰嗎?
A.聶耳 B.田漢 C.冼星海 D.馬可
4.2005年6月12日晚,“星海之聲”萬眾歌會開幕式暨冼星海作品大型音樂會在廣州體育館舉行,下列作品中由冼星海創作的是
A.《賣報歌》 B.《黃河大合唱》 C.《畢業歌》 D.《義勇軍進行曲》
5.文藝的發展方向直接影響著國家的精神文明建設,1956年,我黨提出的文學藝術創作方針是
A.百家爭鳴,創作自由 B.推陳出新,百花齊放
C.百花齊放,百家爭鳴 D.百花齊放,創作自由
6.“文革”以后,文藝作品的主要內容是
①反映革命年代和現實生活 ②反思“文革” ③反映改革開放 ④弘揚民族道德精神A.①②③④ B.①②③ C.①②④ D.②③④
7.以舊北京的生活面貌,描寫舊中國近半個世紀的風云變幻的作品是
A.《青春之歌》 B.《紅巖》 C.《平凡的世界》 D.《茶館》
8.新中國成立后,我國文學藝術創作出現了嶄新的局面,許多優秀作品涌現出來。其中《青春之歌》反映了
A.地下工作者經過艱苦斗爭,保衛山城重慶迎接黎明
B.青年學生走上革命道路
C.改革開放后農民走上致富之路
D.當代少年兒童生活
9.右圖是一位少婦的肖像油畫,她的神態恬靜端莊,她“神秘的微笑”給人們以無限豐富的聯想,這幅畫的名稱是
A.《向日葵》 B.《格爾尼卡》
C.《蒙娜麗莎》 D.《最后的晚餐》
10.“微少的知識使人驕傲,豐富的知識使人謙虛,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舉頭向天,而充實的禾穗則低頭向著大地,向著他的母親。”這句名言告訴我們要謙虛不要驕傲,你知道這是誰說的嗎?
A.達·芬奇 B.莎士比亞 C.托爾斯泰 D.梵高
11.英國的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一位文學巨匠,一生創作了三十多部劇本和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,下列作品中由他創作的是
①《羅密歐與朱麗葉》 ②《哈姆雷特》 ③《神曲》 ④《堂·吉訶德》
A.①② B.③④ C.①③ D.②④
12.下面是一位同學準備自編劇本中的一段:一位商人慕名來到了①文藝復興的發源地英國,拜會了②文藝復興的先驅莎士比亞,探討了③但丁的悲劇《哈姆雷特》,他們還欣賞了④達·芬奇的《最后的晚餐》。你認為劇本中應該修改的地方有
A.①②③ B.①③④ C.②③④ D.①②④
13.“大多數時候,落在人們頭上的幸福或不幸取決于他們自己”;“真正的高貴并非天生的,而取決于自己”。這些內容出自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,它反映的核心思想是
A.空想主義 B.人文主義 C.自由主義 D.殖民主義
14.被稱為“俄國革命的鏡子”的是
A.柴可夫斯基 B.高爾基 C.列夫·托爾斯泰 D.列寧
15.下列作品描寫了俄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圖景,深刻揭露了19世紀后期到20世紀初期俄國社會的基本矛盾的是
A.《英雄交響曲》 B.《藍色多瑙河》 C.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 D.《戰爭與和平》
16.著名作曲家貝多芬被稱為“樂圣”,下列對貝多芬的敘述不正確的是
A.是德國偉大的作曲家
B.《英雄交響曲》是其著名代表作之一
C.《英雄交響曲》標志著貝多芬在思想上和藝術上的成熟
D.《英雄交響曲》是反映德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作品
17.右圖的畫,運用有力的筆觸和強烈的色彩對比表達了畫家對生活的無比熱愛,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嗎?(注:向日葵)
A.達·芬奇 B.拉斐爾 C.徐悲鴻 D.梵高
18.“相信我吧,在藝術問題上,下面這句話是實在的: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,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鉆研,而不要投機取巧,嘩眾取寵。”這是誰的名言?
A.托爾斯坦 B.莎士比亞 C.達·芬奇 D.梵高
19.下列作品與拿破侖有關的是
①《戰爭與和平》 ②《復活》
③《英雄交響曲》 ④《藍色多瑙河》
A.①② B.②③ C.③④ D.①③
20.《美國的悲劇》揭露和批判了美國的生活方式,他的作者是
A.德萊塞 B.羅曼·羅蘭
C.托爾斯坦 D.莎士比亞
21.右圖是1937年為抗議德國法西斯轟炸西班牙小鎮格爾尼卡爾作的,這幅畫的作者是
A.梵高 B.畢加索 C.徐悲鴻 D.齊白石
22.打破了文藝復興以來的傳統繪畫方法,在法國創立了立體派繪畫的著名畫家是
A.梵高 B.畢加索 C.徐悲鴻 D.齊白石
23.據日本《中文導報》報道,2007年1月24日,現在紐約生活的重慶女孩兒徐蓓的第二張爵士樂唱片《Lost On Translation》將由世界知名的環球唱片公司在全日本公開發行。你知道爵士樂起源于哪里嗎?
A.非洲 B.亞洲 C.歐洲 D.美洲
24.對傳播爵士樂起到重大作用的是哪國人?
A.美國人 B.中國人 C.英國人 D.俄羅斯人
25.好萊塢是當今聞名世界的電影名城,你知道它是哪國電影的代名詞嗎?
A.美國 B.英國 C.法國 D.俄羅斯
二、非選擇題
26.材料一:“起來!不愿做奴隸的人們!把我們的血肉,筑成我們新的長城!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,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!……”
材料二:“風在吼,馬在叫,黃河在咆哮,黃河在咆哮!河西山岡萬丈高,河東河北高梁熟了,萬山叢中,抗日英雄真不少!青紗帳里,游擊健兒逞英豪!端起了土槍洋槍,揮動著大刀長矛,保衛家鄉!保衛黃河!保衛華北!保衛全中國!……”
請回答:
(1)材料一、二分別是哪兩首歌曲的歌詞?他們的曲作者分別是誰?
(2)這兩首歌都誕生于抗日戰爭時期,它們在當時發揮了什么作用呢?
(3)在抗日戰爭年代,中國人民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,以各種形式號召人民起來抵抗日寇的侵略,在當時除了抗戰歌曲外,你還知道哪些體現抗戰題材的文學作品或藝術品嗎?
(4)針對現在校園里流行的一些不健康的歌曲,談談如何凈化校園精神環境?
27.材料一:《英雄交響曲》也叫第三交響曲,它以悲壯、雄偉的旋律,譜寫了一代革命英雄的頌歌。全曲共四個樂章,第一樂章描寫斗爭的艱苦;第二樂章表達對犧牲英雄的悼念;第三樂章寫起義的壯烈;第四樂章寫勝利的歡樂。聽過這部交響曲的人,無不被它動人心魄的氣勢和熱情所打動。
材料二:貝多芬26時不幸患上了中耳炎,到1820年,兩耳完全喪失了聽力,但貝多芬并沒有被困難打倒,而是想盡辦法來克服,他用一支小木桿,一端插在鋼琴箱里,一端咬在牙齒中間,在作曲時用來聽音。貝多芬的作品集古典音樂之大成,開浪漫主義音樂之先聲,其享譽世界的作品有:《月光奏鳴曲》、《田園交響曲》、《英雄交響曲》、《命運交響曲》、《合唱交響曲》等。在德國波恩內城貝多芬廣場上還有貝多芬銅像。
(1)材料中提到的“一代英雄”你知道指的是誰嗎?
(2)你認為這首交響曲的主題是什么?
(3)在這部交響曲創作時,貝多芬在總譜扉頁上寫有“題獻給 (人名)”的字樣,但后來卻改寫成“為紀念一個偉大的人物而作的英雄交響曲”,原因是什么?
(4)貝多芬的作品能夠激勵人們為正義事業而奮斗,貝多芬的經歷也給我們許多啟示,請你談談我們可以學習他的哪些品質?
28.下列材料是俄國一位偉大作家的人生歷程:
●19世俄國最偉大的作家。出生于貴族家庭
●1840年入喀山大學,受到盧梭、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
●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。
●1851~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并開始寫作。
●1854~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。幾年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,而且為以后在其巨著《戰爭與和平》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面打下基礎。
●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,其成名作:自傳體小說《童年》(1855)
●1873~1877年他經12次修改,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
●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,11月7日病逝于一個小站,享年82歲,一代文學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。
(1)知道這位俄國作家是誰嗎?你還能介紹一些他的生平嗎?
(2)你能說出他的主要作品嗎?在這些作品中,你看過那些?如果看過能談談你的讀后感嗎?
29.文藝作品來源于現實,請你列出一部你最喜歡的文學作品或藝術佳作,說說它是如何反映現實生活的?
參考答案:
1.A 2.C 3.A 4.B 5.C. 6.D 7.D 8.B 9.C 10.A
11.A 12.A 13.B 14.C 15.D 16.D 17.D 18.D 19.D 20.A
21.B 22.B 23.A 24.A 25.A
26.(1)《義勇軍進行曲》、《黃河大合唱》;聶耳、冼星海
(2)極大的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,顯示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和決心。
(3)郭沫若的歷史劇《屈原》;徐悲鴻的畫《愚公移山》等等。
(4)略。
27.(1)拿破侖(2)謳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(3)因為當時貝多芬聽到了拿破侖稱帝并恢復封建貴族的特權,為資產階級利益而進行掠奪戰爭的消息。
(4)他這種身處逆境,卻自強向上的堅強毅力,這種生命不息,戰斗不止的精神,是值得我們學習的。(言之有理即可)
28.(1)列夫·托爾斯泰;托爾斯泰是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之一,他出生于貴族家庭,一生積極探索人生的意義,尋找改造社會的良方列寧稱托爾斯泰為“俄國革命的鏡子”。
(2)《戰爭與和平》、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和《復活》;讀后感略。
29.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