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黃岡01-02年下學期高三文綜模擬(二)答案
一、選擇題(共140分)
1.C 2.D 3.C 4.A 5.C 6.B 7.A 8.B 9.D10.B 11.A 12.A 13.A 14.C 15.D 16.D 17.B18.A 19.A 20.B 21.D 22.B 23.B 24.B 25.A26.D 27.A 28.A 29.C 30.C 31.A 32.B 33.D34.D 35.D
二、非選擇題(共160分)
36.(共15分)
(1)北緯h°;赤道 (4分)
(2)北極點;0°≤h≤23°26′ (4分)
(3)②③;2h (4分)
(4)D (3分)
37.(共10分)
(1)阿富汗 克什米爾(2分)
(2)乙圖 該地為熱帶季風氣候,每年夏季風強弱不同且年際變化大。(2分)
(3)棉花。德干高原氣候相對干燥,陽光充足,并且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分布(3分)
(4)科技力量較強(人才資源豐富),計算機軟件 班加羅爾 (3分)
38.(共40分)
(1)謬論:滿洲國是一個現代法治國家;滿洲國的建立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。(3分)
批判:偽滿洲國是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建立的傀儡政權。(3分)日本實際上在東北實行殖民統治,進行經濟掠奪,給東北人民帶來深重災難。(3分)
右翼分子稱偽滿洲國為一個國家,是對中國主權的粗暴踐踏。(3分)
(2)謬論:日本發動戰爭的目的是自衛;戰爭是要使亞洲國家擺脫西方統治;在亞洲建設“大東亞共榮圈”;日本努力爭取和平解決中日戰爭問題。(4分)
批判:日本發動的是侵略戰爭。(2分)目的是獨占亞洲和太平洋地區。(2分)日本在占領區大肆進行經濟掠奪,在思想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,在政治上組織傀儡政權,推行恐怖統治,使淪陷區人民喪失人身自由。(3分)在迅速滅亡中國的政策破產后,日本改變侵略方針,對國民政府以政治誘降為主、軍事打擊為輔,并沒有改變滅亡中國的計劃。(3分)
(3)原因:中國、韓國等亞洲國家的強烈反對;(4分)日本國內進步力量的抵制和抗議。(3分)
認識:(7分)學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。例:日本右翼為侵略辯護的做法不得人心,是不可能得逞的。美化侵略,違背和平主流。必須正視歷史和現實,不做違背世界人民利益的事。等等……(答出3點得7分,答出2點得5分,答出1點得3分)
39.(共35分)(1)三則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是:降低存貸款利率,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,促進企業投資;有利于刺激消費,開拓國內市場。(5分)增發國債,可以加大投資力度,加強基礎建設,拉動經濟增長。(5分)二者都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,其目的都是國家通過宏觀調控促進我國經濟持續、快速、健康發展。(5分)
(2)上述措施是國家實施組織領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的體現。(8分)
(3)想問題,辦事情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,實事求是。當前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,買方市場占主導,絕大多數產品供過于求,根據當前的經濟形勢,國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,降低利率,增發國債、擴大內需,是必然之舉。(12分)
40.(共30分)(1)1953~1957年背景: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實施一五計劃。
1957~1966年背景:中國人民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。
1966~1976年背景:“文革”動亂中,周恩來鄧小平等老干部和群眾對“左”傾錯誤進行抵制。
改革開放時期背景:十一屆三中全會后,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,逐漸形成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。(8分)
(2)特點:1953~1957年:經濟建設主要集中在重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方面,基本形成了東北重工業基地(或集中發展重工業)。1957~1966年:繼續重點發展重工業和交通運輸業,能源建設比較突出,如石油和水電工業。1966~1976年:建設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科技以及能源、汽車制造為主的重工業等方面。改革開放時期:對外開放推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,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。(8分)
(3)符合國際安全的需求,積極發展內地工業;能源資源和電力短缺。(4分)
(4)①物質決定意識,意識是物質的反映,要求我們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,從我國國情出發,實事求是。②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,正確的意識能推動事物的發展,錯誤的意識則阻礙了事物的發展。③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。前進中有曲折,在曲折中前進。(10分)
41.(共30分)(1)如圖(2分)
(2)石油;高溫少雨(或炎熱干燥);荒漠帶、山地垂直自然帶;打擊恐怖主義(8分)
(3)斗爭:①1960年,西亞國家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。②在1973年中東戰爭期間,石油輸出國組織以石油為武器,對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國家進行制裁。(4分)
實質:力爭建立公正、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,團結一致,維護本地區的整體利益。(4分)
(4)①要應對入世挑戰,企業必須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,深化改革,減員增效,降低成本和價格,同時必須面向市場推進產品結構調整,增強企業自身的自主開發能力,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性能,注重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,樹立企業的信譽和形象。(4分)
②要應對入世挑戰,政府必須轉變職能,減少審批干預,打破襲斷和分割,促進汽車工業的改組和改造,鼓勵技術創新,并充分利用WTO的規則對我國汽車工業實施有效保護。(4分)
③要應對入世挑戰,必須對汽車工業進行結構調整,加強國內企業的聯合,淘汰落后的生產力,增強規模效益。同時以加入WTO為契機,增加利用外資和引進技術,加強國際合作。(4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