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
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,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。繞金字塔一周,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。塔身由231萬塊巨石砌成,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.5噸。石塊磨得很平整,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,幾千年過去了,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。
1.寫反義詞:平整( ) 緊密( )
2.這段話介紹了胡夫金字塔______和______的特點。
3.面對已有四五千年歷史的金字塔,你一定浮想聯翩,你會想到些什么呢?
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,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,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搜集來的資料。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《史記》的時候,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。原來,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,得罪了漢武帝,入獄受了酷刑。
1.文中的“飛來橫禍”指什么?用“——”畫出。
2. “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”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
(七)
司馬遷悲憤交加,幾次想血濺墻頭,了此殘生。但想到《史記》還沒有完成,便打消了這個念頭。他想( )( )人總是要死的( )有的重于泰山( )有的輕于鴻毛( )我如果就這樣死了( )不是比鴻毛還輕嗎( )我一定要活下去( )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( )( )想到這里,他盡力克制自己,把個人的恥辱、痛苦全都埋在心底,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,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。
1.在文中的括號里加上標點符號。
2.文中最能體現司馬遷的人生價值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,正因為如此,他才忍辱負重,完成了長篇巨著《史記》。
3.你覺得哪個人的死是“重于泰山”的?為什么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司馬遷悲憤交加,幾次想血濺墻頭,了此殘生。但想到《史記》還沒有完成,便打消了這個念頭。他想:“人總是要死的,有的重于泰山,有的輕于鴻毛。我如果就這樣死了,不是比鴻毛還輕嗎?我一定要活下去!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!”想到這里,他盡力克制自己,把個人的恥辱、痛苦全都埋在心底。司馬遷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,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。
1.寫出這段話中畫虛線的這句話的意思。
2.“悲憤交加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,司馬遷“悲憤交加”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3. 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文中畫“__”的內容。
4. “我一定要活下去!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!”這句話表達了司馬遷( )
A. 不怕犧牲。
B. 仇恨當時的社會制度。
C.一定要完成編寫《史書》這部著作的決心。
第二天,女孩又遇到了那老人。他仍是衣衫不整,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頭沉思。( )先生( )你好( )( )小姑娘說( )( )我父親說你是最偉大的愛因斯坦( )( )( )噢( )他只講對了一半( )我是愛因斯坦( )半并不偉大( )“我說也是嘛,瞧你,穿衣服還不會呢,怎么談得上偉大?”
1.在括號內加標點。
2.讀下面的句子,按要求完成練習。
我說也是嘛,瞧你,穿衣服還不會呢,怎么談得上偉大?
(1)把這句子換個說法,意思不變: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2)寫一個反問句: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3)小姑娘為什么會這么說,她當時是怎么想的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4)從愛因斯坦的回答中,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二十)
古埃及各個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,其中最大的是開羅近郊的胡夫金字塔。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,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。繞金字塔一周,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。塔身由231萬塊巨石砌成,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.5噸。有人估計,如果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,或繞地球一周;如果用火車裝運,需要60萬個車皮。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,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,幾千年過去了,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為了建造這座金字塔,經常有10萬人在烈日曝曬下干活兒。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時間。(《埃及金字塔》)
1、這段文字寫出了胡夫金字塔的什么特點?
2、作者在介紹胡夫金字塔時采用了多種法,有____、____、____等方法。如描寫____________________,運用了______;介紹__________________,運用了____;介紹________________,運用了_____等等。
3、選一種你感興趣的說明方法,來介紹一下你熟悉的景物。
在沙利文老師的精心指導下,海倫學會了拼寫自己的名字,學會了拼寫“泥土”、“種子”等許多單詞。她不分晝夜,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。她拼命摸讀盲文,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。她是這樣的如饑似渴,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。沙利文老師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來。就這樣,海倫學會了閱讀、書寫和算術,學會了用手指“說話”。
1、畫出帶點字的正確讀音。
如饑似渴( sì shì ) 一塊( yī yí yì )
不分晝夜( zhòu zòu ) 種子( zǐ zi )
2、用“________”畫出文中的比喻句,再另造一個比喻句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3、這一段主要寫什么?你從海倫身上學到了什么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4、填空。
海倫·凱勒是___國人,在生了一場重病后,她雙目___,雙耳___。她刻苦學習,跟沙利文老師學會了___,跟薩勒老師學會了______,1900年,海倫竟然______。后來,她把自己全部的愛都傾注在殘疾人身上。海倫·凱勒這種______的奮斗精神,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。
(五)
知識___了海倫的眼界,___了海倫生活的勇氣和信心,她有時在林中漫步,有時和朋友們在湖上泛舟。她在想像中感受著這個世界。“我常感覺到一陣微風吹過,花瓣散落在我身上。于是我把落日想像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園,園中的花瓣從空中紛紛揚揚地落下來。”她用這樣動人的筆調描繪著她心中“看”到的世界。
1、在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。
2、文中海倫“動人的筆調”是她的______。文中引號的作用分別是______。
3、把劃“ ”的句子縮句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
4、把劃“ ”的句子改寫成“被”字句是:__________________,改寫成“把”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5、 海倫學會了拼寫“泥土”、“種子”等許多單詞。句中引號表示( )
海倫很快學會了用手指“說話”。句中引號表示( )
她用這樣動人的筆調描繪著她心中“看”到的世界。句中引號表示( )
6、“她不分晝夜,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。她拼命摸讀盲文,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。她是這樣的如饑似渴,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。”
“我夜以繼日地努力,反復高聲朗讀某些詞語或句子,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,直到自己覺得讀對了為止。我每天堅持練習,練習,練習……”
以上句子表現了海倫.凱勒_________的奮斗精神。
戰土們高聲喊道:“狂風為我們吶喊!暴雨為我們助威!巨浪為我們加油!”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,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。
(1)從戰士們的話語中,可以體會到戰士們 精神。
(2)仿照戰士們的話,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。
人民的好公安局長任長霞光榮犧牲了,______為她______,______為她______,______為她______。
(十二)
洶涌的激流中,戰士們的沖鋒舟劈波斬浪,飛向漂動的樹梢,飛向滅頂的房屋,飛向搖搖晃晃的電桿。在安造垸,他們救出了被洪水圍困了______的幼兒園老師周運蘭;在簰洲灣,他們給攀上樹梢_________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……哪里有洪水,哪里就有______;哪里有危險,哪里就有______。滔滔的洪水中群眾,看到了紅五星,看到了迷彩服,就像看到了______。
1、根據課文內容填空。
2、短文中的“紅五星”、“迷彩服”是指______。
3、用一句話概括短文中省略號的內容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4、這段話中,連續的三個“飛向”表現出_________。兩個“哪里有……哪里就有……”表現出子弟兵急人民所急,把______留給人民,把______留給自己。三個“看到了”反映了人民群眾__________________。
(十三)
解放軍某部四連連長黃曉文正扛著麻包在稀泥中奔跑,忽然覺得腳底一( )疼痛,抬腳一看,原來是一( )鐵釘扎了進去。團長見狀,馬上派人去找隨隊軍醫。黃曉文大聲說:“來不及了!”說著,一咬牙,猛地把鐵釘一拔,一( )鮮血涌了出來。黃曉文隨即從身上扯下一( )布條三下兩下把腳捆了個結實,二話沒說,轉身扛起地上的麻包,又爬上了大堤……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,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啊!
1、在文中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字。
2、“團長見狀”中的“狀”在文中指哪些語句描寫的內容?用“ ”畫出來。
3、抗洪搶險就是要“快”,文中表現黃曉文動作“快”的詞語有
邁進后園,蠟梅開得正盛,幾乎滿樹都是花。那花白里透黃,黃里透綠,花瓣潤澤透明,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,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。梅飄香而送暖,梅花開的時候,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。二十四番花信風,一候是梅花,開得最早。
1、描寫梅花的顏色的詞語______,從這些詞語我們可以感受到什么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2、你能仿照“那花里透黃,黃里透綠,花瓣潤澤透明,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,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”這一句,用“像”寫一個句子嗎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3、“韻致”的意思是什么?文中梅花的韻致體現在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4、梅花最令你欽佩的是,你能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嗎?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(十九)
早啊!魯迅的書桌上就刻了一個“早”字。
這個字還有這樣一段來(歷 勵 厲):那年魯迅的父親生了病,躺在床上。魯迅一面上書塾,一面要幫家務,天天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。有一天早晨,魯迅上學遲到了。素以品行方正 教書認真著稱的壽鏡吾老先生嚴(歷 勵 厲)地說了這樣一句話 以后要早到 魯迅聽了沒有說什么,默默地回到座位上。他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字:“早”。從那以后,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,而且時時早,事事早,奮斗了一生。
1、用“√”選擇文中括號里正確的字。
2、查字典:
“當鋪”的“鋪”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應查__部,再查__畫,用音序查字法應查字母___,再查音節___。“鋪”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種解釋:A.商店;B.床;C.舊時的驛站,現用了地名。“當鋪”的“鋪”應選擇 種解釋。
3、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加上標點。
4、“他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字:‘早’”。實際是指魯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5、從這件事我們可以感受到魯迅____________的精神。
6、用“——”畫出魯迅先生遲到原因的句子,用“~~~~”畫出魯迅先生從小就嚴格要求自己的句子。
(二十)
他眼見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昏倒在地,便把目光(放 盯)在自己的(坐 座)騎大黑騾子上。這匹從江西出發時就跟隨彭德懷的大黑騾子,一路上又馱傷病員,又馱糧食和器材,每天它背上都(堆 放)得像小山似的。有時彭德懷撫摸著大黑騾子念叨著:“你太辛苦了,連一點料都吃不上。”說著,就把自己的干糧(拿 分)出一些,悄悄地塞進大黑騾子的嘴里,一直看著它吃完。
現在,草地上(缺 斷)糧了,彭德懷決定殺坐騎解決燃眉之急……
1、用“\”畫去片段的括號里不恰當的字。
2、“燃眉之急”比喻非常緊迫的情況,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3、 片段中畫“___”的句子表現了彭德懷對大黑騾子的喜愛,請用“ ”畫出另一處。
4、彭德懷這么喜愛大黑騾子,主要是因為: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5、從片段中可以看出,彭德懷愛______ ,更愛______ 。
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。仔細端詳,它們神態各異:有的頷首低垂,若有所思,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,戰勝敵手;有的眼如銅鈴,神態莊重,好像在暗下決心,誓為泰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;有的緊握雙拳□勇武干練□好像在隨時準備出征□有的凝視遠方□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□走近它們的身旁□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□
1、在文中的□里加上合適的標點。
2、這段話主要是圍繞哪個詞語寫的?寫出這個詞語:______
3、填空。這段話把各種各樣的秦兵馬俑寫得活靈活現,是因為文章不僅寫出了作者 的,而且寫出了作者_________ 的。
4、 仿照上面一段話,用上文中加點的詞寫一小段話。
從香山歸來,路過頤和園,看見成千盈百的孩子,鬧嚷嚷地從頤和園門內擠了出來,就像從一只大魔術匣子里,飛涌出一群接著一群的小天使。
1. 用橫線劃出文中的比喻句,并說說把 比作 ;把 比作 。這樣寫你覺得怎樣?
(3分)
2.文中哪個詞語是表示人多? 你還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語? 、 (至少寫出2個)
3.你認為兒童還會是什么?仿寫句子。(2分)
例:兒童是花朵,在春天的感召下會歡暢活潑地舒展出新鮮美麗的四肢。
兒童是 , 。
兒童是 , 。
對,就是開得旺!只要管理得好,給它適時地澆水施肥,花兒和兒童一樣,在春天的感召下,就會歡暢活潑地,以旺盛的生命力,舒展出新鮮美麗的四肢,使出渾身解數。這時候,自己感到快樂,別人看著也快樂。
1、“對,就是開得旺!”這句話中指什么開得旺?從哪兒看出開得旺?(2%)
2、“自己感到快樂,別人看著也快樂。”“自己”指誰? “別人”指誰?(1%)
3、花兒同兒童什么地方一樣?(2%)
4、讀了這段話,你體會出冰心奶奶怎樣的思想感情?(2%)
邁進后園,(蠟 臘)梅開得正盛(sheng cheng),幾(ji ji )乎滿樹都是花。那花白里透黃,黃里透綠,花瓣潤澤透明,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,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。梅飄香而送暖,梅花開的時候,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。二十四番花信風,一候是梅花,開得最早。
1、用“\”畫去括號里不正確的字或讀音。
2、用“ ”和“ ”線分別畫出描寫梅花顏色、形狀的句子。
3、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?
4、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“早”字的來歷,并說說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。
深秋的戈壁大漠,寒風凜冽。從大清早開始,人們就把目光聚集到這里―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。此刻,載人航天發射場亮如白晝,與航天員朝夕相處的教練、專家來了,手舉鮮花的少先隊員來了,嘹亮的《歌唱祖國》的樂曲聲響起來了……人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為“神舟”5號飛船送行,為航天員楊利偉送行。人人臉上寫滿了喜悅與自豪。
1、“寒風凜冽”是表示天氣寒冷的詞語,請你再寫出幾個這樣的詞語。
、 、 、 。
2、“人們就把目光聚集到這里―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”這句話中的破折號的作用是( )
3、“嘹亮的《歌唱祖國》的樂曲聲響起來了……”這里省略號的作用是( )
4、用一句話概括這個自然段的內容。
烈焰升騰,大漠震顫。宛如巨龍的橘紅色火焰劃破秋日的戈壁長空,托舉著“神舟”5號飛船的火箭,在地動山搖般的轟鳴聲中騰空而起,直指蒼穹。
1. 從這一小節中,你感受到什么?
。(2分)
2. 你還知道哪些表示壯觀景象的詞語?
; (1分)
3.2003年10月15日,是一個令全世界華夏兒女難忘的日子。這一天,
飛船載著航天員 首次飛行太空,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 。讀到課文中“十、九、八、七、六、五、四、三、二、一”時,我心里 ;讀到“飛行正常”、“發射成功”時,我
。讀完全文,我心里感到特別的 。(3分)
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還多,為什么沒能留住呢?
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導致了這個結果。火星比地球小得多,以物體的吸引力也小得多,所以,氣體脫離火星就否需要太多快的速度。在太陽的照耀下,火星表面的水蒸發成氣體,這些氣體很快就取得了足夠的熱量,達到能夠脫離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復返。持續不斷的火星氣體集體大逃亡,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態水難以長時間存在。這樣,雖然彗星和隕石能給火星帶來大量的水,但很快都被火星氣體裹挾著逃向太空。
1、 從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
缺點( ) 匯聚( ) 接連不斷( )
2、 聯系課文說說你對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的理解。
持續不斷的火星氣體集體大逃亡,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態水難以長時間存在。
3、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是指
4、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還多,為什么沒能留住呢?用一句話回答。
一只蜜蜂要釀出1千克的蜜,( )需要來回飛行30萬千米,吮吸1200萬個花朵的汁液,( )每次采集歸來,還要把汁液從胃里吐出來,再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的胃里。如此吞吞吐吐120次到340次。但這時吐出的蜜還有大量水份,不適宜儲藏。蜜蜂( )不斷地鼓翅扇風,( )使水份蒸發掉,最后變成濃稠的蜜。
1、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關聯詞。
2、這段話主要運用了 說明方法。
3、請你用4個字概括這段話的意思:
4、請你寫出你讀了這段話的體會:
5、寫兩句贊美蜜蜂的古詩:
沙利文老師的精心指導下,海倫學會了拼寫自己的名字,學會了拼寫“泥土”、“種子”等許多單詞。她不分晝夜,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。她拼命摸讀盲文,不停地書寫單詞和句子。她是這樣地如饑似渴,以至于小小的手指頭都摸出了血。沙利文老師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來。就這樣,海倫學會了閱讀、書寫和算術,學會了用手指“說話”。
1、“如饑似渴”的意思是 。請用“ ”畫出海倫如饑似渴學習的語句。
2、從 、 等詞語中,我們可以看出沙利文老師對海倫的關愛。請用“傾注”這個詞,寫一句對沙利文老師表示敬佩的話:
3、這個片段主要講了 。
4、看到海倫這樣學習,你想到了哪些關于勤奮學習的成語地?請寫下來。(至少4個)
又是一個中秋夜,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,來到了二泉。月光似水,靜影沉璧,但阿炳再也看不到了,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。他想起了師父說的話,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。漸漸地,漸漸地,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,傷心的哭泣,激憤的傾訴,倔強的吶喊……
1、“他想起了師你說的話”,指的是
2、這個片斷對月色的描寫非常美,請你寫兩句描寫月色的古詩詞:
3、片段結尾的省略號表示:
4、阿炳之所以能從泉聲中聽到 、 、 、 ,是因為
他禁不住拿起二胡,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,傾吐給這茫茫月夜。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動著,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,從琴弦(xián xuán)上流瀉出來。起初,琴聲委婉連綿,有如__________,_________。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_______________________,在懷念 ,在思索 。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,步步高昂,樂曲進入了高潮。它以勢不可擋(dǎnɡ dān)的力量,___________________,抒發了對___ 。
1、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,打上“√”。2%
2、在短文劃橫線處填空。7%
3、聯系全文,想想阿炳有哪些“積淀已久的情懷”?2%
然而這次遠航也充滿了兇險。在大海上,船隊幾次遇上險惡的風浪。狂風呼嘯著,海水像脫韁的野馬,奔騰咆哮,巨浪瘋狂地撲向船隊,仿佛要把船只撕裂。面對如此險境,鄭和總是鎮定自若,指揮著船隊在波峰浪谷中奮勇向前,一次次化險為夷。船隊在歸途中還遇到了海盜的襲擊。鄭和根據事先得到的消息,命令軍士們嚴陣以待。當海盜船乘著黑夜,偷偷摸摸靠近船隊時,鄭和的船隊迅速將海盜包圍起來。士兵們從大船上往下丟火把,將海盜船燒著了。海盜們無處可逃,只好乖乖地當了俘虜。
1、按要求摘抄短文中的句子:
(1)文中哪句話能概括這段話的主要內容,請寫下來。
(2)表現海上風浪險惡的句子:
(3)表現鄭和等人的不畏風浪的句子:
2、本段中運用了 和 的修辭手法,表現了 。
3、鄭和的這次遠航遇到了哪些兇險?先用“ ”在文中畫出來。再用“不但……而且……”寫下來。
他想:“人總是 ,有的 ,有的 。我如果 ,不是 ?我一定要 !”
在這段心理描寫中,作者連用了兩個“一定要”,表現了司馬遷 ,說明他是一個 的人。
“就這樣,司馬遷發憤寫作,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,終于完成了一部 。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,幾乎 ,是他用 寫成的。”這段話中,“前無古人”的意思是 。
說《史記》是司馬遷用生命寫成的,是因為
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《史記》的時候,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。原來,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,得罪了漢武帝,入獄受了酷刑。司馬遷悲憤交加,幾次想血濺墻頭,了此殘生,但想到《史記》還沒有完成,便打消了這個念頭。他想□人總是要死的□有的重于泰山□有的輕于鴻毛□我如果就這樣死了□不是比鴻毛還輕嗎□我一定要活下去□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□想到這里,他盡力克制自己,把個人的恥辱、痛苦全都埋在心底,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,在上面寫一行行工整的隸字。
1、在“□”里填上標點。
2、用“ ”畫出司馬遷的“飛來橫禍”,用“ ”畫出司馬遷“發憤”寫史記的句子。
3、“悲憤交加”的意思是 。司馬遷“悲”的是 ,“憤”的是 ,文中表現他“悲憤交加”的詞語是 。
4、歷史上死得比泰山還重的人物有: 、 ,死得比鴻毛還輕的人物有 、 。
5、讀了這段話,我想用“ ”這句話
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《史記》的時候,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。原來,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,得罪了漢武帝,入獄受了酷刑。司馬遷悲憤交加,幾次想血濺墻頭,了此殘生。但想到《史記》還沒有完成,便打消了這個念頭。他想:“人總是要死的,有的重于泰山,有的輕于鴻毛。我如果就這樣死了,不是比鴻毛還輕嗎?我一定要活下去!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!”想到這里,他盡力克制自己,把個人的恥辱、痛苦全都埋在心底,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,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。
1、片斷中劃線的句子是司馬遷的的心里想法,這里用了引號表示的作用是 ,請你寫出下面幾句話中引號的作用。
(1)寫文章開頭要簡潔明了,這就叫“開門見山”。
(2)有些人在公交車上,盡管自己還沒有到站,就搶在車門口,為的是方便自己下車,這樣的“聰明人”還是少一些好。
2、文章劃線的句子出自司馬遷的一句名言,請你把他的原話寫出來。
3、“人總是要死的,有的重于泰山,有的輕于鴻毛。我如果就這樣死了,不是比鴻毛還輕嗎?”“就這樣死了”是怎樣的一種死?完成下面的填空。
司馬遷想:我如果就這樣死,就是 的死;就是 的死;就是 的死……這樣的死就是輕于鴻毛的死。而只有 的死,才是重于泰山的死。
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。仔細端詳,它們神態各異:有的 , ,好像在考慮如何 ,戰勝敵手;有的 , ,好像在暗下決心,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 ;有的 ,勇武干練, ;有的 ,好像在 ……
1、用“ ”畫出這段話的中心句。
2、用“ ”畫出作者聯想的句子。
3、文中的省略號表示:
古埃及各個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有70多座,其中最大的是開羅近郊的胡夫金字塔。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,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。繞金字塔一周,差不多要走一千米的路程。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砌成,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.5噸。有人估計,如果將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,可繞地球一周;如果用火車裝運,需要60萬個車皮。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,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很緊密,幾千年過去了,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。為了建造這座金字塔,經常有10萬人在烈日曝曬下干活兒。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時間。
1、用一句話概括本段內容:
2、本段中采用了多種說明事物的方法:
(1)“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”采用了 的方法,這樣寫的好處是
(2)“幾千年過去了,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。”采用了 的方法,這樣寫的好處是
(3)除此之外,本段還采用了 的方法,如“
”
3、請用“ ”畫出埃及人建造金字塔辛苦艱難的句子。
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。人們在漫步時,隨時可以聽到那優雅輕快的華爾茲舞曲。夏天的夜晚,公園里還舉行露天音樂演奏會,悠揚的樂聲摻和著花草的芬芳,在晚風中飄溢、回蕩。維也納的許多家庭有著室內演奏的傳統,尤其在合家歡樂的時候,總要演奏一番。優美的曲調傳遍街頭巷尾。更有趣的是,在舉行集會、慶典甚至在政府會議時,會前會后也都要演奏一曲古典音樂,這幾乎成了習慣。
1、“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。”幾乎是什么意思?能去掉嗎?
2、形容樂曲可以用許多詞語,本文就用了這樣三個: 、 、
3、本段從 、 、 、
這樣幾個方面寫了從們對音樂的喜愛。
4、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?用“ ”在文中畫出來。
課文的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都是采用“先總后分”的方法介紹維也納的。請你學習這種方法,將下面的片段補充完成。
課間的校園是歡樂的海洋。
一天清晨,我按照爸爸的叮囑,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帶到醫院去。當我推開病房的門,不禁怔住了:媽媽睡在病床上,嘴角邊掛著恬靜的微笑;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,一只手緊握著媽媽的手,頭伏在床沿邊睡著了。初升的太陽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,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。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,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。
1、從片段中找出一對近義詞:( )-( )
2、“初升的太陽從窗外悄悄地探了進來,輕輕柔柔地籠罩著他們。”這句采用的修辭手法是( )。這句話可縮為:
3、我推開病房的門,為什么怔住了?
4、用“ ”畫出對媽媽細節描寫的句子,用“ ”對爸爸細節描寫的句子。
5、“一切都是那么靜謐美好,一切都浸潤在生命的芬芳與光澤里。”這句話你是如何理解的?請寫下來。
母親唱累了,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,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……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。此時明月已至中天,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,像一尊玉石雕像。她又為我唱起了幽默風趣的童謠,把我的思緒從天上引到人間。
1、聯系上下文,理解詞語。
(1)高深莫測:
(2)幽默風趣:
2、片段中省略號省去的內容可能是
3、用“ ”畫出片段中描寫母親的比喻句,在這個句子中,作者把
比作 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
。
4、是母親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的童年,是母親培育我們茁壯成長,是母親把我們引上了成功之路……請寫一首詩或寫幾句話來贊美偉大的母親。
老人蓄著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,一雙棕褐色的眼睛,深陷在眼窩里,長著一頭蓬亂的灰白頭發。他一邊埋頭走路,一邊像是在思考著什么。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,他抬起頭,友好地沖小姑娘一笑:“對不起,小姑娘,是我不小心。”說完,又低頭向前走去。女孩望著老人,只見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長,整個人就像裹在一張大被單里,腳下趿拉著一雙臥室外里穿的拖鞋。
1、用“ ”劃出描寫愛因斯坦外貌的句子。
2、用“ ”劃出描寫愛因斯坦穿著的句子。最能反映愛因斯穿戴不整齊的詞語有 、 、 等。
3、讀了這篇課文,愛因斯坦留給我們的印象是 ,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,除了他,你還知道哪能些偉大的科學?請寫出四個。 、
、 、
彭德懷率領紅三軍團負責殿后。他眼見戰士們一個個因饑餓而昏倒在地,便把目光(盯 落)在自己的坐騎大黑騾子上。這匹從江西出發時就跟隨彭德懷的大黑騾子,一(yi yi yi)路上又馱傷員,又馱糧食和器材,每天它背(bei bei)得像小山似的。有時彭德懷撫摸著大黑騾子念叨著:“你太辛苦了,連一點料都吃不上。”說著,就把自己的干糧(分 取)一些,悄悄地塞進大黑騾子嘴里,一直看著它吃完。
1、用“√”畫出文中括號里你認為準確的字。
2、用“\”畫去文中帶點不正確的讀音。
3、讀畫“ ”的句子,你體會到了什么?
4、如果大黑騾子會說話,它會對彭德懷說些什么呢?展開想象,寫一寫。
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,在泥水中來回穿梭。有的為了行走快捷,索性赤腳奔跑起來。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,他們全然不顧,心中只有一個念頭:“大堤,保住大堤!”狂風卷著巨浪,猛烈地撕扯著堤岸。戰士們高聲喊道:“狂風為我們吶喊!暴雨為我們助威!巨浪為我們加油!”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,用自己的血肉這軀筑起了一道人墻。
1、文中“狂風”、“巨浪”、“撕扯著堤岸”等詞語突出了
2、仿照“狂風為我們吶喊!暴雨為我們助威!巨浪為我們加油!”這樣的句式寫一組句子:
3、學了《大江保衛戰》這篇課文,我感受到了抗洪官兵 的崇高精神,我們可以用 、 、 、 等成語來贊美他們。同時 我想到了 (誰)提出的“社會主義榮辱觀”中的“以 為榮,以 為恥”
1、這段話寫了兩層意思,用“‖”分層,并用小標題根據概括層意。
1998年的夏天。暴雨、大暴雨,一場接著一場。奔騰不息的長江,轉瞬間變成了一條暴怒的巨龍,瘋狂地撕(si shi)咬著千里江堤。荊江告急!武漢告急!九江告急!……災情就是命令,災區就是戰場。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,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(jian qian)程,朝著大江挺進。他們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,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。
1、用“\”畫去片斷中帶點字的不正確的讀音。
2、按要求寫詞語
表示時間極短的詞語: 、 、 、
表示萬分危急的成語: 、 、 、
3、用“ ”畫出片斷中的一個比喻句,并仿寫一句
4、“荊江告急!武漢告急!九江告急!……”這幾句話的順序能不能顛倒?為什么?
5、從這段話中,我們能感受到解放軍戰士就是 ,就是 ,就是 。
小外孫想了一會兒,說:“這是明亮的眼睛。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,所以每一次閉上了,又忍不住偷偷睜開。每個月都要圓圓的睜大一次……”他繪聲繪色地說著。仿佛在講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。
1、小外孫講的話用了 的修辭手法。1%
2、“閉上了”是指 ,“偷偷睜開”是指 ,“圓圓地睜大一次”是指 。3%
2、從這里看出小外甥是一個 的人。1%
月亮出來了,安(詳 祥)地吐灑著它的清輝。月光灑落在長江里,江面被照亮了,流動的江水中,有千點萬點閃爍的光(班 斑)在跳動。江兩岸,蘆蕩,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,在江天交界處隱陷約約地伸展著,起伏著。月光為它們(鍍 渡)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……
1、畫去文中括號內用得不正確的字。
2、這一段作者描寫了月光下的 和 兩處景色,作者筆下的月下江景給人的感覺是 。
3、按要求摘抄語句
(1)月亮的“靜態美”:
(2)月亮的“動態美”:
(3)月亮的“朦朧美”:
(4)月亮的“色彩美”:
4、想一想,你看到過什么樣的月景,在過什么樣的感受?用一段話寫下來。
先回來的鳥兒在林內不停地鳴叫 好像互相傾訴著一天的見聞和收獲 又像在呼喚未歸的同伴和女兒 后到的鳥與林中的鳥互相應和 邊飛邊鳴 很快找到自己棲息的處所 與熟悉的伙伴會合
1、給這段話加上合適的標點。
2、解釋詞語
(1)見聞:
(2)會合:
3、用“ ”線畫出實實在在的描寫,用“ ”畫出作者的聯想。
4、讀了這段話,你想到了哪些詞語形容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。
就像過節一樣,這樣美好的日子在我們那里畢竟太少了。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熱。特別是在夏天,在驕陽下忙了一天之后,男女老少都有一種將要被風干的感覺。儲藏在水窖里的水就顯得更加珍貴了。母親用一把大鎖鎖住了水窖,也鎖住了我們對水的渴望。而掛在她腰帶上的那把鑰匙,則象征著權威、幸福和痛快。我們都盼望著水窖打開的那一刻的到來。
1、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
美妙( ) 儲藏( ) 渴望( ) 珍貴( )
2、這樣美好的日子指
3、“就像過節一樣,這樣美好的日子在我們那里畢竟太少了。”說明
4、“而掛在她腰帶上的那把鑰匙,則象征著權威、幸福和痛快。”這里權威指
,幸福和痛快指 。
5、用一句話概括這個自然段的內容:
6、寫出含“水”的成語:
日月潭是島上的天然湖泊。湖中有兩個小島,把湖面分為日潭和月潭。湖水清澈,湖面平滑如鏡。岸邊綠草如茵,花朵美麗。四周群山環繞,林木蔥郁,山水相映。日月潭吸引了許多中外游客前來觀光,成了著名的游覽勝地。
1、在片段前面的橫線上給片段加個題目。
2、用“ ”畫出這個片段的中心。
3、 寫出片段中4個表示地點轉換的詞語。
4、摘抄片段中的比喻句,并寫出把什么比作什么。
這句話中,作者把 比作
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。仔細端詳,它們神態各異:有的
, ,好像在考慮如何 ,戰勝敵手;有的 , ,好像在暗下決心,誓為秦國統一天下作 ;有的 ,勇武干練, ;有的 ,好像在 ……
1、用“ ”畫出這段話的中心句。
2、用“ ”畫出作者聯想的句子。
3、文中的省略號表示:
《長征》全詩以“ , ”為總起,向我們展示了紅軍長征的壯麗畫卷:翻越 、 ,巧渡 ,飛奪 ,勇過 ……詩中“ ”一詞概括了紅軍長征途中的種種艱難險阻,“ 、 、 、 、
、 ”等詞語表現了紅軍不怕困難、樂觀向上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。